“凉”资源如何激活“热”经济? 来看这场大会
8月16日,“伴绿水青山 享避暑休闲”2024年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武隆区举行,探讨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建设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避暑休闲地产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避暑休闲生活的向往。
本次大会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指导,重庆市城乡房屋建设服务中心、重庆市武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
大会现场 曾英豪摄
资源丰富
重庆共有避暑休闲地产项目204个
发展避暑休闲地产,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位于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显著,适宜避暑资源丰富。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拥军表示,重庆市具备避暑气候资源的区域面积广,具有打造国际一流避暑休闲地产的良好条件。
“避暑休闲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生活方式,避暑休闲地产成为刚需。”陈拥军说,随着水陆空交通条件的改善,市民出行的便捷度进一步提高,避暑休闲地产项目的辐射范围将逐步扩大,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发展大有前景。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共有避暑休闲地产项目204个,主要分布在武隆、南川、綦江、丰都、石柱、万盛等14个区县,规划可建设规模约17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80亿元,其中,已交付项目146个、约844万平方米,在建在售项目58个、约441万平方米。
政策引导
避暑休闲地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每逢夏季,越来越多的重庆市民都会选择到海拔较高区域避暑、休闲、度假,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
为推动全市避暑休闲地产的发展,早在9年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从规划管理与用地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品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全市避暑休闲地产建设提出了要求。
今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印发《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建设指引》,从规划布局、建筑空间、配套设施、景观环境、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室内装修、绿色健康与智能技术、维护管理等9方面进行了引导,突出了避暑休闲地产建设的全时域、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和绿色低碳的特点,凸显智慧人文、生态友好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避暑休闲地产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已由粗犷式初级发展阶段向差异化、定制化、精致化的中高级阶段转变,开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逐渐形成“避暑+休闲+文旅+康养+N”的综合性开发模式。
专家献策
共谋重庆避暑休闲地产新未来
如何将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避暑休闲地产有效结合?武隆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当天上午,与会嘉宾现场观摩了3个武隆避暑休闲地产项目。
“武隆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仙女山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避暑休闲地产,在重庆率先建成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武隆区住房城乡建委主任卫中华介绍,度假区建成区有15平方公里,引进65家开发企业,累计投入200亿元,建成旅游地产200万平方米,同时还丰富旅游发展业态,建成商业及酒店等旅游度假配套设施63万平方米,有酒店、公寓、民宿共400余家,成为了西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度假区。
武隆区避暑休闲地产项目。主办方供图
在下午的会议现场,武隆区对重点地块进行了推介。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推动避暑休闲地产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老年人旅居康养是避暑休闲旅游的主力军。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其光认为旅居康养未来前景广阔,也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旅居康养能给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方式,能增进当地经济增长,有助于消化当地房地产库存,激活房地产市场。”张其光说,发展旅居康养需要解决房源、客源以及房源客源对接问题,通过系统化整合收集房源、客源信息,搭建信息平台,避暑休闲地产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专家演讲现场。唐文蕤摄
“避暑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的一种趋势。”克而瑞乐苇创始人胡晓莺在演讲中探讨了避暑休闲地产如何将“凉资源”做成“热经济”。她认为,在文旅地产发展中,商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方式成为主旋律,别墅产品具备更高的市场青睐度以及抗风险能力,应将新业态纳入旧场景,旧瓶装新酒引起新旅游热潮。
壹方城产业小镇联盟康养文旅专家甘霖在主题演讲中重点对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实战经验进行了分享,其中包括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贵阳中铁我山百龄潭康养谷等避暑型文旅项目打造经验解析,都江堰康养文旅城、西安鹏瑞利知智照护家园等其他多类别康养文旅项目打造经验解析。